台灣英文新聞-編輯
精子示意圖。(圖/pixabay)
科學家發現,過去50年來,全球男性精子濃度銳減了50%以上,究竟其中原因為何?食物與水中的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或是其他毒素?汙染、肥胖、慢性病?還是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手機呢?
CNN(有線電視新聞網)、New York Post(紐約郵報)報導,一篇於本週二(10/31)發表在 《生育與不育》(Fertility and Sterility)醫學期刊的研究,男性使用手機的次數越頻繁,精子的濃度越低。
該研究由日內瓦大學與瑞士熱帶和公共衛生研究所共同合作,研究人員表示,近幾十年來,重度手機使用者比例越來越高,人們也開始擔心由手機發射的「射頻電磁場」(EMF)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生殖功能。.
有鑑於此,研究人員蒐集了2886名 18 至 22 歲瑞士男性的數據和精液樣本,並請受測者提供「手機使用情況」以及「手機閒置時的放置位子」等。
結果顯示,與每週使用手機次數不超過一次的人相比,每天拿起手機超過 20 次的人精子濃度降低了21%。此外,與4G和5G相比,較舊的2G和3G手機對精子濃度的影響較大。
同時,85.7%的男性習慣將手機放在口袋裡,研究人員推斷,放置手機的位子似乎不會影響到精子濃度。但因為問卷中將手機放在遠離身體的男性群體太小,無法得出更強有力的結論。
不過,手機重度使用者別過度憂慮,因為根據這項研究,精子的型態和活力並沒有受到手機使用頻率而影響。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Rita Rahban重申,手機發出的射頻電磁場是導致精子濃度下降的主因?還是射頻電磁場會影響睪丸溫度?抑或是其影響荷爾蒙調節所致?這一切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證明,因此她呼籲學界應著手進行男性生育能力和手機使用頻率的相關研究。
未參與該研究的生殖學專家Alison Campbell表示,造成不孕的原因非常複雜,其中精子數量和濃度只是次要因素。換句話說,相較於精子濃度,精蟲裡的DNA是否健全、精子型態和活力與受精成功率更有關聯。
Alison Campbell還說,該研究為一項新穎、引人入勝的研究,但不該因而引起民眾恐慌,也不需急於改變使用手機的方式。針對想要提高受孕力、改善精子健康的男性,她建議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包含運動、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如果發生不易受孕的問題,應尋求醫師治療
新聞出處: https://www.taiwannews.com.tw/zh/news/50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