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 Q & A

  1. 首頁
  2. /
  3. 電磁波 Q & A

A : 高頻電磁波:

德國Building Biology室內高頻電磁波參考值,單位為uW/㎡ (微瓦每平方公尺)

睡眠環境建議安全值在10 uW/㎡以下   一般環境(辦公室等)於30uW/㎡以下

其實等同於無干擾情況下之環境背景值

環保署建議值為9000000uW/㎡(但並未明確指出是瞬間最大暴露值,而不是長期安全值)

低頻電磁波:(單位:毫高斯mG)

檢驗標準:德國Building Biology室內電磁波標準

睡眠環境建議在1mG以下  一般環境(辦公室等)於2mG以下 

台灣規範833mG以下(並未明確指出是瞬間最大暴露值,而不是長期安全值)

A : 因人而異(體質),雖然沒直接科學證據顯示,但WHO已將電磁波列為可能致癌物,此外也可能對精密設備的運轉及作用會造成莫大困擾,會對一般人員導致頭昏暈眩、關節酸痛、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的困擾;對有電磁波敏感症的患者或潛在患者更相當不利,若有污染狀況之區域,除了利用距離衰減改善外,建議以防電磁波產品加以屏蔽與防護。

A : 有,除了美國哥倫比亞醫學教授馬丁.布蘭克(Martin Blank)研究也發現手機電磁波導致腦瘤發生機率增加三倍外,國內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進行資料分析,近幾年年輕人耳鳴有增加趨勢,跟手機的頻繁使用有關。年輕到中年族群的男女性,長期追蹤十年後,發現年輕時有耳鳴症狀者,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會大增。有耳鳴的人較高比率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是沒有的人1.66倍,尤其20至30歲,耳鳴病人未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為4.11倍,30至40歲為2.19倍。

中國工程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教授卻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近 30年來,上海地區腦瘤年發病率逐年上升,而這 30年恰恰是上海手機普及率井噴的一段時期。
與上世紀 80年代相比,男性膠質瘤的發病率提高了 1.2倍,女性提高了 2.2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腦瘤年發病率為 6.2/10萬人,上海地區為 7—8/10萬人。而在兒童腫瘤患者中,膠質瘤排名第二,僅次於白血病。周良輔分析認為,除了近年來醫療診斷水平與患者就診率提高之外,頻繁用手機增加患病風險。

A : 除了已過世的記者陳立宏外,李敖、關之琳、林依晨&胡瓜也陸續得腦瘤,腦瘤的發病率確實隨手機的使用有增加的趨勢,這點跟美國哈代爾博士(Lennart Hardell)在2013年證實了使用無線電話與惡性腦瘤有關聯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哈代爾在另外一篇論文進一步指出,使用手機10年以上者,罹患腦瘤的風險增加了一倍。腦瘤通常都發生在用戶經常打電話腦部的那一邊。

A : 根據各大醫學中心的研究,頭痛、耳鳴、噁心是最常見的徵兆,長時間或持續講手機會導致頭痛與耳鳴,常常被很多人忽略不注意,等到頭痛和耳鳴長期的發作才就醫這時已經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受損與腦瘤的產生,這點從大林慈濟醫院黃俊豪醫師研究發現現在年輕人耳鳴比率

持續上升可以得到驗證(http://dalin.tzuchi.com.tw/news/2579).

A : 當然不行,沒有症狀代表DNA尚未斷裂,神經細胞功能上受損不嚴重,所以更應該在這時候用防電磁波皮套來保護大腦,讓受損的DNA可以盡快自我修復並遠頭痛與離腦瘤的威脅;如果開始有頭痛或耳鳴的症狀,代表聽神經&腦膠細胞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受損了,這時候開始防電磁波只能避免惡化,無法回復到沒受損之前的狀況;若等到持續的頭痛與耳鳴再來處理的話,恐怕腦瘤已經形成,要趕緊找醫生開刀處理了.

A : 人體DNA是由蛋白質所組成,而蛋白質遇熱就會凝固,就像雞蛋加熱就變凝固的白色蛋白和蛋黃,同時導致DNA的斷裂與重組;但是重組後的DNA雖然還是蛋白質,但是已失去生物活性,就像是用微波爐把活生生的肉煮熟,或是把雞蛋煮熟就生不出小雞一樣,同時也代表細胞的死亡;而手機電磁波雖然不是一下把大腦煮熟,但是經年累月的輻射對大腦DNA的傷害讓DNA的修復比不上被破壞的速度,從輕微的頭痛、失眠、耳鳴,到嚴重就成為腦瘤的候選人,如果不想大腦被手機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煮熟,就要趕緊用防電磁波皮套保護大腦,才能安心講手機.

A : 電磁波也會穿透大腦和耳朵到達聽神經和腦膠細胞裡面,同時加熱細胞裡面的水分子而逐漸把蛋白質煮熟,進而導致DNA的斷裂與重組而失去生物活性,但是要導致DNA的斷裂與重組需要花一段時間,因為本身DNA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是一旦破壞大於修復,DNA會逐漸斷裂而影響細胞的功能,所以腦瘤形成的時間通常都超過10年以上,但是如果使用手機過於頻繁,十年內產生腦瘤的機率也是會有,像現在年輕人耳鳴的症狀愈來愈多就是一個警訊.

A : 輕微的症狀則會導致頭痛、耳鳴、失眠、記憶衰退、疲勞等症狀,中度的症狀則有記憶衰退、白內障、耳中風、不孕、老年痴呆症,嚴重的話,美國國家毒理部也證實手機電磁波也會導致腦瘤和心臟腫瘤,而甲狀腺因為靠近手機下緣,甲狀腺腫瘤也隨著手機的使用有逐年暴增的趨勢.

A : 手機放褲帶靠近生殖器官,或是使用筆電或平板沒桌子使用時,大部分都會放在大腿上使用,所產生的高低頻電磁波都會近距離輻射人體的生殖器官,導致DNA斷裂與重組而失去生物活性而不孕.

A : 青少年由於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 50%,而孕婦懷孕的胚胎細胞不斷的成長與複製,最怕受到電磁波的破壞而導致DNA斷裂而影響胚胎的發育。

A : 老人的神經系統已經逐漸退化,容易受到外來電磁波的干擾而導致頭痛、失眠、耳鳴、記憶衰退以及老人痴呆等症狀,老人家的身體更需要格外保護.

A : 因為腫瘤還是會復發,而電磁波就是致癌的因子,病患術後還是要做好電磁波防護.

A : 沒有症狀前就要做好電磁波防護,預防重於治療,等到有頭痛、耳鳴、記憶衰退時,表示大腦功能已經受損了,再不懂得保護,就會愈來愈嚴重而形成癌症.

A : 電磁波過敏症(英語: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簡稱E.H.S.或E.S.),2006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佈之新疾病,為由電磁波所引起的各種症狀,目前只有德國承認電磁波過敏症是一種疾患。這種疾病的症狀多種多樣,各人報告並不一致。

自稱還有這種病徵的人,在激發實驗中,都分不清電磁波的來源到底有沒有啟動。換言之,這些人不能靠症狀分出自己究竟有沒有暴露到電磁波中。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電磁波過敏症,更可能是由於路由、電腦、手機等的螢光閃爍,或者生活壓力大、室內空氣品質差等原因引起的一種疾病;並且建議,各國政府應該明確表示,目前不存在電磁輻射超敏反應與電磁場暴露之間關聯的科學根據。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一篇對於電磁波過敏症的研究更新:有一些人報告對電場或磁場「過敏」。他們詢問疼痛,頭痛,抑鬱,嗜睡,睡眠障礙,甚至抽搐和癲癇發作是否可能與在電磁場下暴露有關。幾乎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電磁波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斯堪地那維亞最近的研究發現,在適當控制的電磁場暴露條件下,實驗下的被研究者,個人沒有表現出一致的反應。也沒有任何公認的生物學機制來解釋電磁波過敏反應。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很困難,因為除了電、磁場本身的直接影響之外,還可能涉及許多其他主觀的反應。關於該主題的更多研究正在繼續當中。

聯絡我們

公司訊息

摩新科技電磁波防護

專業的防護團隊,誠心為您的生活環境品質提升貢獻心力。

統編 : 27858553

顧客服務

FB 粉絲專頁

購物車
Scroll to Top